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福音(如果你们有信德。)
恭读圣路加福音 17:5-10
那时候,宗徒们对主说:“请增加我们的信德吧!”主说:“如果你们的信德像芥菜子那样大,即使你们对这棵桑树说:连根拔起来,移植到海里去吧!它也会服从你们的。
你们哪一家的仆人耕田或是放羊回来,你就对他说:‘你快过来,坐下吃饭吧!’而不对他说:‘你给我准备晚饭,束上腰来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吃喝’呢?仆人做了所吩咐的事,主人还要向他道谢吗?你们也是这样,做完了吩咐你们的事,仍然要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分内的事。’”
经文脉络
路加福音第16章以耶稣对门徒的教导开始(1-13;参阅:第25主日福音),由于当时在场的法利塞人嗤笑耶稣的教导,耶稣遂转而用比喻对他们提出辩驳(14-31;参阅:第26主日福音)。
第17章开始耶稣再度回头教导门徒们,在短短的10节经文中谈论了4个与信仰团体共同生活有关的主题:在信仰上跌倒(1-2)、彼此宽恕(3-4)、信德(5-6)、服务(7-10);其中最后两个主题就是这个主日的福音内容。
求主增加我们的信德
宗徒们向耶稣提出请求:“请增加我们的信德罢!”福音作者并未叙述宗徒们提出这个请求的具体原因,我们大概可以分“耶稣时代”和“教会时代”两个幅度来了解:
一方面可能因为耶稣把他们由“门徒”中特别召选为“宗徒”,他们意识到特别的使命与责任,因而感到信心不足,而请求“耶稣”增加他们的信德;
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指初期教会中路加团体的领导者,因为经验到领导团体和福传使命的重担,祈求“主”增加他们的信德。
信德的“质”与“量”
“主”的回答是一个听起来相当吊诡的图像性语言:“如果你们有信德像芥子那样大,即使你们给这棵桑树说:你连根拔出,移植到海中去!它也会服从你们的。”当时生活在犹太地区的人们都知道,野桑树的树根非常的深,而芥菜的种子非常的细小。
表面上看起来,耶稣用这两个极端对比的图像教导宗徒,为了行一个奇迹并不需要太大的信德;但是耶稣的言语含有一个更深刻的教导:信德的问题不在于“量”,而更在于“质”。
在耶稣的眼中,真正危急的并不是宗徒们信德不够,而是他们的信仰并不是“生活的”。有信德的意思是人的整个存在进入了天国的领域,而对天主而言,一切都是可能的;此外,当天主的能力赋予一个人的时候,这个能力永远是和一个使命紧密相连的,天主的能力绝非仅为个人的好处,而是为建立和服务团体。
一个比喻
接着耶稣讲了一个比喻:“你们中间谁有仆人(也可译为“奴隶”)耕田或放羊,从田地里回来,即给他说:你快过来坐下吃饭罢?而不给他说:预备我吃饭,束上腰伺候我,等我吃喝完毕,以后你才吃喝?仆人做了吩咐的事,主人岂要向他道谢?你们也是这样,做完了吩咐你们的事,仍然要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我们不过做了我们应做的事。’”
比喻的生活背景
这个比喻以当时犹太常见的农庄生活为背景。故事含有两个角色:一个农庄主人和他的奴隶。奴隶白天在田地辛苦工作后,他的一天并未因此而结束,仍然必须为主人准备晚餐并在餐桌旁伺候。而他所做的仅仅是他的义务而已,主人不会、也根本不必向他表达任何特殊的感谢。
比喻的意义
对耶稣当时的听众而言,比喻的意义相当浅显易懂:天主给予人生命,并赋予生命的意义,人们如果按着天主的法律生活,完成天主交付的使命,也毫无任何理由自我夸耀,没有权力要求任何奖赏。
对于路加的读者而言,这个比喻具有教会性的意义:路加期待教会能负起责任,忠信热忱地完成她的使命,但却不可因此而期待任何特殊的奖励或赏报。天主召叫人们参与祂的救援工程,但蒙召在教会内服务的人应该明白,天主原本不需要我们的参与,因此我们都是无用的仆人。
【综合反省】
这个主日的福音经文是一些非常简短的教导,却含有高度呼吁性特质;今日的读者应该小心,避免由这些教导推演出错误的结论。例如:期待自己的信仰能产生轰动的效果,或者轻视基督徒的使徒工作。
路加运用所搜集到的材料,针对他读者团体的需要而编辑这些耶稣的教导。他的编辑成果使读者们轻易看出,这些教导不只是对耶稣的门徒们有效,更是“主”对教会内一切成员的教导。
这些挑战性的语言要求所有基督徒,在个人的生活中以及和团体共同生活中,建立活泼的信德,并且谦逊地、不求回报地为信仰团体服务。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