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禧年《授予大赦的规则》
2025年普通禧年
宗座圣赦院
诏令
“现在又到了新的禧年,圣门将再次开启,邀请每一个人来深刻地体验天主的爱,”(《望德不叫人蒙羞》,第6段)。在宣布2025年普通禧年的通谕中,圣父在当前“由于人类无视过去的恐怖经验,此时正面临另一场磨难,许多民族正成为残酷和暴力的牺牲品”的历史时刻(《望德不叫人蒙羞》,第8段),号召所有基督徒成为希望的朝圣者。这种美德需要在时代的征兆中重新发现,这些征兆包括“在人心中的渴望,需要天主救恩的临在──应该转变为希望的标记。”(《望德不叫人蒙羞》,第7段),尤其来自于天主恩宠及其慈悲的圆满。
此前,在2015年慈悲特别禧年的通谕中,教宗方济各已强调,赦罪在这一背景中“具有特殊意义”(《慈悲面容》,第22段),因为天主的慈悲“化为父的赦罪,通过基督的新娘——教会,触及被赦免的罪人,使其从罪恶的后果中彻底解放”(同上)。同样地,圣父如今宣告赦罪的恩典“让人发现天主的慈悲是多么无限。在古代,‘慈悲’一词与‘赦罪’可互换,正是因为它旨在表达天主宽恕的圆满,不受任何限制”(《望德不叫人蒙羞》,第23段)。因此,赦罪是一个禧年的恩典。
为此,适逢2025年普世禧年,依照教宗旨意,宗座圣赦院负责安排与大赦的授予和实践相关的一切事宜,并希望激发信徒渴望并培养取得大赦的虔诚愿望,视其为每个圣年特有的恩典,特制定如下规定,以便信徒们能够享受“获得禧年大赦实践的安排”(《望德不叫人蒙羞》,第23段)。
在2025年普通禧年期间,之前已赐予的所有大赦仍然有效。所有信徒,若真正悔改,完全脱离罪恶的依恋(参阅《大赦手册》,第4版,第20条第1款),出于爱德之心,并在圣年期间通过忏悔圣事净化自己,领受圣体圣事滋养,并为教宗意向祈祷,可从教会的宝库中获得全大赦,即罪过和暂罚的完全赦免,此大赦亦可转赠予炼狱中的灵魂:
1. 虔诚朝圣
信徒作为希望的朝圣者,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教宗授予的禧年大赦:
• 朝圣至任何指定的禧年圣地:在当地虔诚参与弥撒圣祭(若礼仪规定允许,可特别使用禧年弥撒或以下弥撒选项:为和好、赦罪、请求爱德或促进合一的弥撒);参与为授予基督徒入门圣事或病人傅油礼的礼仪弥撒;参与圣道礼仪;参与日课(诵读、晨祷、晚祷);参与苦路善工、玫瑰经敬礼、圣母赞歌、忏悔礼仪并以个别忏悔结束(按忏悔礼仪第二式规定)。
• 在罗马:至少拜访以下四大宗座大殿之一: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拉特朗至圣救世主大殿、圣母大殿或城外圣保禄大殿。
• 在圣地:至少拜访以下三座大殿之一:耶路撒冷圣墓大殿、伯利恒主诞大殿或纳匝肋报喜大殿。
• 在其他教区:朝拜教区主教座堂或主教指定的其他圣堂或圣地。主教们将视信徒需要及朝圣象征意义的保留,指定适合的圣地,以展现悔改与和好的迫切需求。
2. 虔诚拜访圣地
信徒可个人或集体前往任何禧年指定圣地,虔敬停留一段时间,进行圣体朝拜和默想,并诵念天主经、以任何合法形式宣认信仰、并向天主之母玛利亚祈祷,求她使所有人“在这一圣年中感受到她慈母的亲近,从不离弃自己的孩子”(《望德不叫人蒙羞》,第24段)。
一、对圣地的虔诚探访
教友个人或集体虔诚探访任何禧年圣地,并在那里于适当时间内进行圣体朝拜与默想,最后诵念《天主经》、《信经》(以任何合法形式)及向天主之母圣玛利亚祈祷,为了让所有人在圣年中“体验到最慈爱的母亲的亲近,她永不会抛弃她的儿女”(《 望德不叫人蒙羞》24),即可获得全大赦。
在禧年这一特别时期,除了上述著名的朝圣地点外,还可以探访以下圣地,并符合相同条件:
在罗马:圣十字圣殿、圣老楞佐圣殿、圣塞巴斯蒂安圣殿(强烈推荐虔诚完成被圣斐理伯·内里所珍爱的“七大圣殿巡礼”)、神圣之爱朝圣地、圣神教堂、三泉圣保禄殉道地圣堂、罗马地下基督徒墓窟、与禧年之路相关的教堂、以及献给欧洲之路与欧洲女性主保及教会圣师的教堂(圣玛利亚索普拉米涅瓦圣堂、圣布里吉达教堂、圣玛利亚德拉维多利亚教堂、圣三山圣堂、圣凯瑟琳圣殿、圣奥斯定圣殿。
在其他地方:亚西西的两座小宗座圣殿:圣方济各圣殿、天使之后圣殿;洛雷托圣母宗座圣殿、庞贝圣母宗座圣殿、帕多瓦的圣安多尼圣殿;其他小宗座圣殿、主教座堂、副主教座堂、圣母朝圣地,以及为教友便利而由各教区主教或礼仪主教指定的著名堂区教堂或朝圣地;各国家或国际级朝圣地,这些“是承载希望的圣地和独特场所”(《望德不叫人蒙羞》24),由主教团指定。
对那些因各种严重原因(如修会的隐修会士、年老者、病患、囚犯,或在医院及其他护理场所服务的人员等)而无法参加庄严庆典、朝圣或虔诚探访的教友,只要符合同样的条件,并在精神上与其他在场的教友联合,特别是在圣父或教区主教通过媒体传播讲话的时刻,于家中或受限制的地点(例如隐修院、医院、疗养院、小堂或监狱等)虔诚诵念《天主经》、《信经》(以任何合法形式),并根据圣年目的做其他祈祷,同时将自身的痛苦或生活中的困难奉献给天主,即可获得全大赦。
二、 慈悲与补赎的善工
此外,教友若怀着虔诚的心参与在教堂或其他合适场所举办的大众宣讲、灵修活动或关于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及《天主教教理》的培育聚会,亦可按照圣父的意向获得禧年大赦。
尽管按规定每日仅可获得一次全大赦(参见《大赦手册》第四版,第18条§1),若教友在同一天内第二次合法领受圣体圣事,并以慈善意向为炼灵献上,可以为亡者获取两次全大赦(需在弥撒庆典中实现;参见《法典》第917条及教会法典诠释权威委员会1984年7月11日之《质疑回复》)。通过这一双重奉献,展现了超性慈善的可嘉实践,这种慈善在基督的奥体内连结了仍在世上旅程中的教友与那些已经完成旅程的灵魂,因为“禧年大赦,藉由祈祷,特别为已离世者赐予,使他们获得圆满的怜悯”(《望德不叫人蒙羞》22)。
尤其是在禧年中,教友被召叫成为“希望的具体标记,向那些身处贫困中的弟兄姊妹们展现希望”(《望德不叫人蒙羞》10)。因此,大赦也与怜悯与补赎的善行相连,这些善行见证了信仰皈依的具体实践。教友应效法基督的榜样和教诲,更频繁地实施慈善或怜悯的行为,特别是为那些负重累累的弟兄姊妹服务。教友应重新认识并实践肉身上的慈悲善工:“饥者食之,渴者饮之,裸者衣之,旅者宿之,病者看之,囚者探之,死者葬之”(《慈悲如同天父》15),以及灵魂上的慈悲善工:“教导无知者,安慰怀疑者,规劝罪人,安慰苦难者,宽恕得罪者,忍耐烦扰者,为生者与亡者祈祷”(同上)。
同样地,教友若探访有需要或处于困境中的弟兄姊妹(如病人、囚犯、孤独的长者、残疾人士等),在其中花费适当时间,如同朝圣般接近基督——基督在他们身上显现(参见《玛》25:34-36),并按照惯常的灵修、圣事和祈祷条件,也可获得禧年大赦。在整个圣年期间,教友可重复进行这些探访,每次均可每日获得全大赦一次。
教友亦可通过以实际而慷慨的方式响应禧年精神的核心——悔罪精神,来获得禧年全大赦。特别是通过重新认识星期五的悔罪价值,例如:以悔罪之心至少一天内远离世俗(包括虚拟的)不必要的娱乐(如社交媒体或其他媒体带来的分心);避免不必要的消费(例如按照教会的通用规定及主教的具体要求,守斋或守小斋);捐助适当款项给贫困者;支持宗教或社会性事业,尤其是为生命在各阶段的保护与提升而努力,为被遗弃的儿童、陷入困境的青年、需要帮助或孤独的长者,以及那些“为了自己和家庭追求更美好生活而离乡背井的移民”(《望德不叫人蒙羞》13);献出个人闲暇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投身于对社区有益的活动或类似的个人奉献。
在禧年期间,各教区或礼仪区主教及法律上与其相当的牧者,可在适宜的日子于主教座堂或各禧年指定教堂举行主要庆典时,授予教宗降福并附带全大赦。所有出席降福仪式的教友均可按常规条件获得全大赦。
为便于教友在告解圣事中获得天主的宽恕,各地教区主教被鼓励授权主教座堂或禧年指定教堂中的常驻司铎或法衣司铎在内部论坛内履行相关权限。对于东方礼教友,这些权限应符合《东方礼教会法典》第728条§2的规定;若涉及保留权限事项,则按第727条执行,明确排除第728条§1所涉及的情况。而对于拉丁礼教友,相关权限应参照《天主教法典》第508条§1的规定。
鉴此,宗座内赎院呼吁所有司铎以慷慨的心和全心奉献,为教友提供尽可能广泛的救恩途径。司铎们应与堂区神父或邻近教堂的负责人协调,制定和公布定期听告解的时间表,安排固定且频繁的悔罪礼仪,并积极邀请那些因年迈无具体牧职任务的司铎参与其中。此外,根据可能性,亦可参考《慈悲的天主》(Misericordia Dei)的相关规定,鼓励在弥撒圣祭期间提供听告解的牧灵机会。
为方便听告解的司铎履行职责,根据圣父的授权,宗座圣赦院院特别规定:随团陪同或参与在自己教区之外举行的禧年朝圣的司铎,可以使用其在本教区由合法权威授予的同等权限。此外,宗座圣赦院还将授予罗马宗座圣殿的忏悔司铎、每个教会行政区内设立的大圣殿忏悔司铎以及教区忏悔司铎特别权限。
听告解的司铎,应向教友说明涉及保留罪或教会制裁的罪行的严重性,并以牧灵的慈爱,指定适当的修和圣事补赎(penitencias sacramentales),以尽可能帮助他们达到稳定的悔改。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司铎应邀请教友为可能引发的丑闻或损害作出适当的补偿。
最后,宗座圣赦院特别呼吁主教们,作为肩负宣讲、引领和圣化三重职务的牧者,应致力于清楚解释本文件所列的条款和原则,旨在圣化教友,尤其应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文化和传统。适应各民族社会文化特性的教理讲授,能够有效地传递福音及基督信仰信息的全貌,进一步在信众心中植入对这一教会代求恩宠的深切渴望。
本法令在2025年普通禧年期间有效,除非另有相反规定。
于2024年5月13日,
在罗马宗座圣赦院发布,
适逢法蒂玛圣母纪念日。
安杰洛·德·多纳蒂斯枢机
宗座赦罪院院长
克日什托夫·尼基耶尔主教
宗座赦罪院副院长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