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福音(我来不是给地上送和平,而是送分裂。)
恭读圣路加福音 12:49-53
那时候,耶稣对门徒说:“我来是要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燃烧起来!我有应受的洗礼,我是如何焦急,直到这事完成!你们以为我来是要给地上送和平吗?不,我告诉你们:是要来送分裂。因为从今以后,一家五口的将要分裂:三个反对两个,两个反对三个。他们将要分裂:父亲反对儿子,儿子反对父亲;母亲反对女儿,女儿反对母亲;婆母反对儿媳,儿媳反对婆母。”
经文分析
这个主日的福音经文非常简短,但却是令许多今日的读者感到困惑与难以接受的经文。就经文脉络而言,这段经文是延续上个主日耶稣对门徒们的教导,目的在于消除人们对耶稣使命的误解。
就结构而言这段经文一共包含耶稣所说的三句话,前两句具有平行对称的性质,最后一句则比较是单独存在的言语。
耶稣对门徒们说:“我来是要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我有应受的洗礼,我是如何焦急,直到这事完成!”
“火”
在没有明显的上、下文脉络情况之下,耶稣言简意赅的说出祂来到的目的是“要把火投在地上”,并切望这个火能够迅速燃烧起来。
“火”是一个圣经中常见的隐喻,被用来表达审判(参阅:路3:9、16-17;格前3:13-15;伯前1:6-7)、末世性的更新(参阅:匝13:9;拉3:2)、以及天主的话(耶5:14;23:29;德48:1)。
“洗礼”
这段经文后半句的文字比较隐诲,大概暗示耶稣期待祂的工作能够尽快地圆满实现,而对祂自己,以及那些需要被炼净的人而言,祂的工作都有一种燃烧、融化或死亡的特质。
耶稣提到自己有一个应该接受的洗礼,“洗礼”也是圣经中常见的隐喻,旧约常常用它来表达攻击、威胁人的狂风巨浪(参阅:咏42:8;依43:2),而在新约中则用“洗礼”暗示耶稣的苦难与死亡(参阅:谷10:38)。
耶稣的洗礼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提到洗礼,主要的意义应该是暗示祂自己所渴望的死亡。路加福音叙述若翰洗者解释自己的使命时,曾宣称耶稣将以圣神和火施洗(路3:16),这段经文清楚地将“洗礼”和“火”连结在一起。
由于路加福音并未记载耶稣真实的施洗,因此所谓“耶稣的洗礼”大概是作者在复活的观点下,对于耶稣整个使命的诠释:通过死亡与复活,耶稣完成天父交给祂的救援工程,就是祂所接受的、也是祂所施行的洗礼;面对这个救援事件,人们可以自由地做出相信或拒绝的抉择,而人们所做的抉择就成为他们自己的审判。
“你们以为我来是给地上送和平吗?不,我告诉你们:是要来送分裂。因为从今以后,一家五口的将要分裂,三个反对两个,两个反对三个。他们将要分裂:父亲反对儿子,儿子反对父亲;母亲反对女儿,女儿反对母亲;婆母反对儿媳,儿媳反对婆母。”
耶稣是分裂的记号
耶稣以反问的形式指出人们对祂的来临所有的误解。当时的人们经验到耶稣的言语具有权威、行动含有大能,因而认为随着耶稣的来到,末世性的平安也将立刻实现(参阅:路2:14;依9:5);但是,耶稣拒绝这种看法,并且清楚地说明祂来到世上并不是带来“和平”,反而是造成“分裂”!
分裂是“效果”而非“目的”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分裂并非耶稣来到世上的“目的”,而是耶稣来到世上所产生的“效果”。耶稣以言以行所宣讲的福音,要求人们立刻做出抉择,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接受祂的福音(参阅:路2:34),祂的福音因此在人间造成分裂的效果。
福音经文引用米7:6生动地说明,这种对立与反抗的情况甚至将发生在家庭的成员关系之中。耶稣的福音所产生的分裂效果,不仅是耶稣时代、也是教会时代人们的生命经验,路加帮助他的读者们了解,这个情况也完全符合旧约圣经中的许诺。
综合反省
这段简短的经文反映出耶稣时代的人们对祂所有的错误期待和想象,这些话大概可以直接回溯到耶稣自己的宣讲中。
虽然这段经文的意义可能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是,耶稣的这些话却激励今日的读者认真的反省,祂的来临将造成的决定性的后果,并且清楚地意识到在现世宣讲福音所可能造成的严肃结果。
世界的罪恶必须经过炼净的审判以及耶稣的洗礼才可以得救,面对耶稣的福音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出抉择,整个世界也将因着人们选择或拒绝相信耶稣的决定而分裂。基督徒蒙召的目的就在于为自己、并帮助人做出正确的抉择。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