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四旬期第三主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福音(如果你们不悔改,都要同样丧亡。)
恭读圣路加福音 13:1-9
那时候,有几个人把有关加里肋亚人的事告诉耶稣, 就是比拉多在他们献祭时屠杀他们的事。耶稣回答说:“你们以为这些加里肋亚人,比其他的加里肋亚人罪过更大,才遭受这杀身之祸吗?不是的。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痛改前非,也都要同样丧亡。从前史罗亚塔倒塌时,压死的那十八个人,你们以为他们比耶路撒冷其他的居民罪债更大吗?不是的,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悔改,也都要同样丧亡。”
耶稣又讲了这个比喻说:“有一个人把一棵无花果树种在自己的葡萄园里。他来看这棵树有没有结果子,却没有找到,便对园丁说:‘你看,三年来,我一直在这棵树上找果子,却没有找到,砍了它吧,何必让它白占土地呢?’园丁回答说:‘主人,再留它一年吧!等我把它周围的土挖松,加上肥料;将来如果结果子便算了;不然,我再把它砍掉。’”
经文脉络
三部对观福音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结构:耶稣在加里肋亚开始其公开生活,然后渐渐往南移动到耶路撒冷,而在圣城结束整个现世的生命。
路加福音在结构上最大的特色则在于,作者以很大的篇幅报导耶稣由加里肋亚走向耶路撒冷的旅程,使之形成一个相当遥远耗时的旅程,一般被称为“旅程报导”(9:51 - 19:27)。
在旅程中耶稣给予门徒们、以及一切所遇见的人不同的教导,这个主日的福音就是选自其中一段和四旬期精神相当配合的教导,主题是“悔改的必要性”(路13:1-9)经文以不同的方式三度要求人们悔改。
一个时空错置的事件
耶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中,有人前来告诉祂一个新闻事件,祂在响应这个事件时,非常严肃而且慎重的向人们提出悔改的警告。人们来向祂报告的新闻是一个悲惨的事件:一些加里肋亚人到圣殿去举行祭献时,被比拉多杀害,以致于“他们的血与他们的祭品掺和在一起”(1)。
福音所描写的比拉多这个残暴的行动,在耶稣生活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发生,但是在主历35年的确发生过一个与这个报导类似的事件。大概是福音作者搜集到这个事件的传统资料中,却没有仔细注意到事件发生的时间,而将其编辑在这段经文中。
无论如何,这个信息具体地反映了耶稣生活的时代社会状况,同时,路加真正的目的在于引出耶稣的教导。
人人都必须悔改
根据犹太传统的信念,所有痛苦和悲惨的遭遇必定是罪恶的后果。在这个传统信念的背景下,使人相当困惑为什么这群虔诚的犹太人却被残暴地杀害。他们是否有罪?或者到底犯了什么罪?
耶稣面对这个事件,拒绝判定任何人有罪;却指出这个事件所具有的严肃警告意义:“每一个人都有罪,因此都必须悔改,才能够避免遭受相同的处罚。”耶稣这个严厉的警告,大概影射耶路撒冷圣殿毁灭的事实(参阅:路21:24)。
一切事件都是为教导“活人”
耶稣为了更加强调祂的观点,立刻又举出史罗亚塔倒塌的不幸的事件加以说明。史罗亚塔大概指的是位于史罗亚水池旁的守望塔,这个高塔倒下压死十八个人,当时的耶路撒冷居民也认为他们是犯了重罪而遭到天谴。
耶稣不讨论此事件和亡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却指出它对于活人的意义:这个不幸的事件是个警告,提醒大家必须悔改,否则也将同样丧亡。
无花果树的比喻
接着耶稣讲了一个无花果树的比喻,旧约中常常以无花果树比喻以色列子民(参阅:欧9:10;米7:1;耶8:13),在这个背景之下可以了解,这个不结果实的无花果树所象征的不结果实的以色列子民(参阅:3:8-9)。这个比喻给与听众一个非常急迫的警告,眼前的时间是恩宠最后的期限,他们必须立刻结出悔改的果实(3:8-9)。
教会时代的诠释
耶稣时代的听众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解释,便能在当下了解耶稣所讲的比喻,因为他们和耶稣有共同的传统和生活经验。但是,对耶稣复活后的教会时代而言,随着时间的推进,生活的脉络和耶稣的时代差距越来越大,比喻原本相当生活化的意义日益模糊,人们因此开始尝试给耶稣的比喻加上诠释。
这个无花果树的比喻便成为耶稣代人们转求的实例:直到目前人们并没有结出天主所要求的果实,原本应该得到惩罚;比喻中的园丁象征耶稣,祂来宣讲天国的福音要求人们悔改,祂的整个生命象征天主继续容忍的时间,如今耶稣完成了祂的工程,也就是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刻了。
综合反省
今天的福音内容是耶稣关于悔改的宣讲,这是路加福音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参阅:10:13;11:32;15:7;16:30;14:47),路加在此连续以两个具体事件和一个简短比喻密集的表达同一主题,更突显了悔改的重要性。
“痛苦是天主的惩罚”,这是直到今日还相当流行的一个观念,而耶稣的话却对这种看法提出严肃而且清晰的批判,并不认为不幸的遭遇都是来自于人们自己的罪过。耶稣教导人们,面对天主的救援喜讯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并且具体地悔改转向天主。
福音经文所提到的两个悲惨故事,或其他类似的不幸事件,相当清楚地表达出人类生命的共同体验:每一个人都卷入在罪恶的事实当中,都需要切实的悔改。
现在是恩宠的时刻,也就是天主仁爱的时间;对人而言,就是反省与悔改的时刻,我们绝对不可因为审判迟延未至而毫不思虑生命的意义。今天和福音时代一样,人们在生命中遭遇各种事件,这些事件都提醒我们,收获的时期必将来到,我们必须在天主前献上生命结出的果实。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