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常年期第八主日

2025-03-02   思高读经推广中心   阅读量:515

常年期第八主日

 

福音(人心里充满什么,口里就说什么。)

恭读圣路加福音  6:39-45

那时候,耶稣对门徒讲了这个比喻说:“瞎子怎能给瞎子领路呢?两个人不都要跌在坑里吗?学生不能高过老师:凡是学成的,也不过和老师一样。为什么你看得见你弟兄眼中的木屑,而不觉察你眼中的大梁呢?你看不见自己眼中的大梁,怎能对你的弟兄说:‘弟兄,让我取出你眼中的木屑’呢?伪君子啊!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梁,然后才能看得清楚,以便取出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也不能结好果子。每一棵树的好坏,凭着果子就可以认出来。人从荆棘上采不到无花果,从蒺藜上也摘不到葡萄。好人从他心中积存的善发出善来,坏人从他所积存的恶发出恶来,因为心里充满什么,口里就说什么。

 

 

经文脉络

路6:20-49记载耶稣的“平原言论”包含三个大段落:“四个祝福与诅咒”(20-26)、关于“爱仇”的教导(27-38)、与关于自我批判的“比喻”(39-46),最后是整段教导的结语(47-49)。上个主日我们聆听了关于“爱仇”的教导(27-36),这个主日的福音内容则是有关“自我批判”的教导(39-45)。

 

盲人领瞎子?(39)

耶稣首先提出两个谚语式的问题:“瞎子岂能给瞎子领路?不是两人都跌在坑里吗?”就谚语本身而言,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积极方面,人应该避免在缺乏正确理解的情况下随便引导他人,消极方面,人也得避免让不能看清事理的人引导自己。

但是在福音的脉络与路加的教会团体背景中,可能“瞎眼的危险”是影射个人自己的错误;也可能是指团体中已经出现的异端教师,他们强烈主张自己的发言权利,并宣告有权判断、引领他人(参阅:宗20:30:“就是在你们中间,也要有人起来讲说谬论,勾引门徒跟随他们”)。

 

徒弟与师傅(40)

接着仍是一句一般性的谚语:“没有徒弟胜过师傅”。犹太辣比教导与学习的传统,就是让徒弟努力学得跟他们师傅相符的教育,也就是尽力学会师傅所教导的一切。对耶稣与门徒的关系而言,更是如此。

至于教导的具体内容则可直接从这段经文的上下文看出:门徒们应该学习耶稣,仁慈对待罪人(犯错的人)。这样的仁慈将使门徒成为与耶稣一样的师傅,通达事理的领路人,不至于变成盲人引导瞎子。

 

木屑与大梁(41-42)

耶稣在39-40两节经文以间接语气发言,在41-42节中则转为直接语气(你 …),使这里所出现的问题与要求显的更为急切。这是《路加福音》第一次出现“兄弟”这样的称呼,表达这个劝勉是针对信仰团体生活提出的。

这个教导以极夸张的对立性图像语言(眼中的“木屑”与“大梁”)指责那些批判者是“假善人”:他们表面上关心纠正弟兄姊妹们的错误,其实却隐瞒着自己更为严重的罪恶与误谬。他们其实也是瞎子,不可妄自指导“兄弟”;他们和兄弟们同是“徒弟”,应该一起跟随“师傅”学习。

 

好树结好果(43-45)

43-45节是这段教导的结论。内容应该来自旧约智慧文学,含意浅显而不需任何解释。例如:德27:7:“一棵树的栽培,可由它所结的果实看出;同样,一个人的心意,可从他思想后所说的话看到。”这些类似的经文以模拟的方式说明原因与结果。“果子”的好坏源于“树”,同样,人言语和行为的“善、恶”表达此人内心的状态。

从经文最后一个句子“心里充满什么,口里就说什么”可以看出,这里所想的首先是“好的话语”或“坏的话语”,这些话构成判断的标准。所以,这里所谈论的首要重点是自己的思想纯洁与否,而并不是警告提防他人错误的教导。

 

【综合反省】

路加借着叙述耶稣的“平原言论”将不同的劝勉与警告集合在一起,这个组合最核心的教导是关于“爱近人”或“爱仇”的呼吁,因此今天的福音也应放在这个脉络中来理解,是对这个核心教导的补充与放在实际生活中说明。

基督可以从今天的福音学习,以耶稣的精神化解团体内在的冲突与紧张。教会与其他任何团体一样,内部也常常发生冲突与争执,遗憾的是,我们也和其他人一样,常常只将罪过归咎于他人,总是自居于审判者的地位。

耶稣说“不要判断”,不是绝对禁止对于教会或个人做出任何评断。而是要求我们在判断他人之前先聆听耶稣,先行自我批判,反省并承认自己的罪过,并切实悔改。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

教堂信息

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