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常年期第七周 星期一
常年期 第七周 星期一
读经一(智慧在万物之先受造。)
恭读德训篇 1:1-10
一切智慧都从上主而来,并且永远和他同在。海沙、雨点和永远的日子,谁能数清呢?天之高,地之宽,渊之深,谁又能测量呢?智慧在万物之先受造;明达的智慧从远古而来。智慧的根源,曾启示给谁?它的计谋,谁能认识?只有一位是智者、最可敬畏的,就是那坐在宝座上的上主。他创造了智慧,看见了它,数清了它,把它散布在他所有的工程上;并照自己的慷慨,倾注在所有血肉之人身上,并把它赐给爱慕他的人。
释义
《德训篇》大概是在180BC左右写于耶路撒冷,作者是息辣之子耶稣(51:1),在130BC左右,作者的一个孙子将作品翻译成希腊文。其中的内容绝大部份是简短的智能性谚语,按不同的主题形成许多小单元。
今天的读经内容是这部作品的开始,是一首赞颂智慧的诗歌。智慧的来源是天主,人无法完全理解智慧,只能赞叹宇宙的伟大与美丽。
人能够领受智慧的程度取决于他对天主的爱,亲近天主的程度,以及寻求天主旨意的程度;人因此而开始认识天主的道路与工程,并在所有受造物身上看见天主的美妙所发出的光辉。
福音(我信!请你补助我信心的不足吧!)
恭读圣马尔谷福音 9:14-29
那时候,耶稣同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回到门徒那里,看见一大群人围着他们,经师和他们正在辩论。众人看见了耶稣,就很惊奇,立刻跑上前去问候他。耶稣问门徒说:“你们和他们辩论什么?”群众中有一个人回答说:“老师,我带了我的儿子来见你,他身上附着一个哑巴魔鬼;无论在哪里,魔鬼抓住他,把他摔倒,他就口吐白沫,咬牙切齿,浑身僵硬。我请你的门徒把魔鬼赶出去,他们却不能。”耶稣开口对他们说:“唉!不信的世代啊!我和你们在一起要到几时呢?我容忍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他们就把孩子领到耶稣跟前。魔鬼一见耶稣,立刻使那孩子猛烈地抽风,那孩子便倒在地上,打滚、吐沫。耶稣问他的父亲说:“这事发生在他身上有多少时候了?”他回答说:“从小的时候;魔鬼多次把他投到火里或水里,要害死他。你若是能做什么,你就怜悯我们,帮助我们吧!”耶稣对他说:“你若能信,对于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小孩子的父亲立刻喊说:“我信! 请你补助我信心的不足吧!”耶稣看见群众都跑过来,就叱责邪魔说:“又聋又哑的魔鬼,我命你从他身上出去!不要再缠他了!”魔鬼就喊叫起来,猛烈地使那孩子抽风,就出去了;那孩子好像死人一样,所以许多人说:“他死了!”但是,耶稣拉住他的手,扶起他来,他就站起来了。耶稣进了屋子,门徒私下问他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把魔鬼赶出去呢?”耶稣对他们说:“这一类的魔鬼,非用祈祷和守斋是赶不出去的。”
释义
马尔谷讲述这个附魔(或患癫痫病)的小孩得到治愈的故事,几乎有如复活死人(26-27)。这个故事不仅强调耶稣的行动,另一个关键重点是祂所提出的“信”或“不信”的问题。
这个小孩的父亲代表着无数的在信与不信之间挣扎的人。他回答耶稣:“我信!请助我的无信罢!”这话可以理解为:“请帮助我,使我能够真正的相信”!或者,也可能是表达:“请你帮助我,纵使我不相信!”若是这样,这人就属于那许许多多误以为自己不信的人。
耶稣感慨而对群众说“哎!无信的世代!”让人感受到祂极度的孤独感,祂期待人们的信德,然而却只是一再地碰到根本不了解祂的人。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