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常年期第三周 星期五

2025-01-31   思高读经推广中心   阅读量:530

常年期 第三周 星期五

 

读经一(你们忍受了严厉的打击,所以千万不要丧失勇敢的信心。)

恭读致希伯来人书  10:32-39

弟兄们:你们要回想从前的日子,那时,你们才蒙光照,就忍受了苦难严厉的打击:一方面,你们当众受嗤笑、凌辱和磨难;另一方面,你们与这样受苦的人做了同伴。的确,你们同情了被监禁的人,又欣然忍受了你们的财物被抢掠,因为你们知道:你们已获得更高贵而且常存的产业。所以,千万不要丧失那使你们可得大赏报的勇敢的信心。原来你们所需要的就是忍耐,好使你们承行天主的旨意,而获得那所应许的。因为“还有很短的时候,要来的那一位,就要来到,决不迟延。我的义人靠信德而生活,假使他退缩,必不会使我喜爱。”我们并不是那般退缩以致丧亡的人,而是有信德得以保全灵魂的人。

 

释义

基督徒的信仰道路受到内在和外在的威胁。从外在来而的威胁是各种不同形式的嘲笑与迫害;由内在来的威胁则是看起来似乎距离目标仍然很远。主再来的日子已经近了,但是,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事实呢?(希10:25)

这封书信的作者告诉读者,他们应该回顾过去并瞻望未来。回顾过去:他们的过去充满了迫害,但是也有不能被夺去的信仰喜乐。瞻望未来:祂将来到!

对旧约时代的祈祷者而言,天主的救援若迟迟未来,这个事实便可能成为他们的信仰的攻击(参阅:哈1:12-17)。

然而先知所得到的答复是双重的:

  1. “还有很短的一会儿”;
  2. “义人将要靠信德而生活”(哈2:3-4),意思是借着忠信于信仰而得救。

 

 

福音(一个人把种子撒在地里,当他睡时,种子发芽生长,至于怎样,他却不知道。)

恭读圣马尔谷福音  4:26-34

那时候,耶稣对群众说:“天主的国好比一个人,把种子撒在地里,他黑夜睡觉,白天起来,那种子发芽生长,至于怎样,他也不知道,因为土地自然生长果实:先发苗,后吐穗,最后穗上结满了子粒。果实成熟了,便立刻派人用镰刀收割,因为到了收获的时候。”

他又说:“我们用什么来比天主的国呢?或用什么比喻来形容它呢?它好像一粒芥菜子,种在地里的时候,比地上一切的种子都小;种下之后,生长起来,比一切蔬菜都大;并且长出大枝子,甚至天上的飞鸟都能栖息在它的荫下。”耶稣用许多这样的比喻,按照他们所能听懂的, 向他们讲道;若不用比喻,他就不给他们讲什么,但是私下里却给自己的门徒解释一切。

 

释义

耶稣用“比喻给他们讲道”(33)。这符合祂所宣讲的真理,以及群众的理解能力。门徒们所理解的并没有比群众高明多少,因而耶稣必须私下再教导他们。

今日的读者,可能很多人根本没见过种子长大的过程,也没见过“芥子”或“酵母”,因此必须先认识这些图像,然后才可能从图像进入所表达的内涵。但是“内涵”并不是存在于图像的背后或旁边;我们必须自己走进比喻中,好能了解或经验“天主国的奥秘”。

在“种子自长”的比喻中,整个观点指向最后的收成。就如种子一定会长大成熟,天主的国也同样地一定会“从自己”展开来:天国不能被强迫,也不能被催促加速。

“芥子”的比喻(30-32)也与此相似,比喻的重点在于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力量:虽然整个开端极度贫穷弱小,似乎不可能产生任何后果,然而,天主的国却由此而实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

教堂信息

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