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常年期第33周星期三
常年期 第三十三周 星期三
读经一(上主天主是神圣的、全能的,是昔在、今在、将来永在的。)
恭读默示录 4:1-11
若望我,看见天上有一个门开了,并且有我初次听见的,好像号角的声音,对我说:“你上这里来,我要把以后必定要发生的事指示给你。”我立刻神魂超拔。看哪,有一个宝座安置在天上,有一位坐在宝座上。那位坐着的,看来好似水苍玉和红玛瑙;围绕宝座的虹霓,看来好似翡翠。宝座周围还有二十四个宝座,上面坐着二十四位长老,身穿白衣,头戴金冠。有闪电、响声和雷霆从那宝座发出来;在宝座前点燃着七支火炬,这就是天主的七神。宝座前面有仿佛水晶的玻璃海;在宝座每一面和周围有四个活物,前后都长满了眼睛;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活物像牛犊,第三个活物的面貌像人,第四个活物像飞鹰。四个活物各有六个翅膀,内外都长满了眼睛。他们日夜不停地地说:“圣!圣!圣!上主、全能的天主,你是昔在、今在、将来永在的。”每逢那些活物将光荣、尊威和赞颂归于那位坐在宝座上的,万世万代的永生者时,二十四位长老就向坐在宝座的那位俯伏叩拜,朝拜那万世万代的永生者,又把他们的荣冠投在宝座前,说:“上主,我们的天主!你配受光荣、尊威和权能,因为你创造了万物,万物都是因你的旨意而存在,而被造成的。”
释义
今天和明天的读经紧密相连,预先解释了世界和教会最终将要达到的圆满情境。神视者在神视中看见天上的世界,这个世界看起来好像是漂浮在世上所有世界遥远的上空,然而事实上,这就是这部作品最后所提到的“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默21:3)。
在天主宝座前燃烧着的“七个火炬”就是给世上教会传达喜讯的“天主的七神”(默1:4)。“四个活物”表达整个宇宙,就如同依6:2-3中的色辣芬一样,在瞻仰与赞颂天主中最完满地实现了他们的意义。
“二十四位长老”是整个教会,不过并非战胜凯旋的教会,而是祈祷的教会。借着宣信和祈祷,他们战胜并克服了一切敌对的势力。“你是堪受 … 的”这样的语句是当时人民向皇帝和凯旋者的欢呼词。Domitian皇帝要求人们称呼他为“主和神”。
“宝座和宝石”是政治权力的象征。然而,无论这些世上权威外表看起来多么辉煌伟大,他们却是易碎的、不真实的。天上的力量最终必将战胜世上的一切,而得到真正的“光荣、尊威和权能”。“在宝座前的七个火炬”中燃烧着的是世上教会谦卑的赞颂,他们代表一切受造物参与天使们的赞颂歌声。
福音(你为什么不把我的钱存入银行呢?)
恭读圣路加福音 19:11-28
门徒们听耶稣讲话的时候,因为已经临近耶路撒冷,而且他们都以为天主的国快要出现,耶稣就讲了一个比喻说:“有一个贵族,要到远方去取得王位后再回来。他将自己的十个仆人叫来,交给他们每人一百个银币,嘱咐他们说:‘你们拿去做生意,等到我回来。’他本国的人一向怀恨他,就在他后面派代表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做王统治我们。’他得了王位回来了,便传令召集那些领了钱的仆人,想知道每个人做生意赚了多少。第一个前来说:‘主啊,你的一百银币又赚了一千。’主人说:‘好,善仆!你既然在小事上忠心,你有权管理十座城。’第二个前来说:‘主啊,你的一百银币又赚了五百。’主人说:‘你也要管理五座城。’另一个前来说:‘主啊,你看,你的一百银币,我收存在手帕里。我一向就怕你,因为你是一个严厉的人:没有存放也要提取;没有播种也要收割。’主人说:“恶仆!我就凭你的口供定你的罪。你既然知道我是严厉的人,没有存放也要提取,没有播种也要收割吗?你为什么不把我的钱存入银行呢,等我回来时,可以连本带利取回来?’主人便对侍卫说:‘把那一百银币夺过来,给那有一千的。’他们说:‘主啊,他已经有一千银币了。’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是有的,还要给他;那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至于那些敌对我,不愿意我做王的人,把他们押到这里来,在我面前杀掉。’”耶稣说了这个比喻,就领头前行,上耶路撒冷去了。
释义
随着耶稣接近耶路撒冷和逾越节的到来,群众的希望也被强烈地激起:天主的国临近了,现在“达味之子”应该以默西亚君王的身份显示出来了。
“米纳”的比喻清楚说明,这个时辰尚未来临。比喻中的“贵人”前往远方,为了求取王位再返回本国。在这个期间,仆人们代管主人的财物。这个比喻影射一段历史:大黑落德的儿子阿尔赫劳曾前往罗马,由凯撒奥古斯都受封为犹大王。
比喻真正的核心是第三个仆人的情况。他没有浪费主人的财物,没有做任何坏事,却被主人判定为一个“恶仆”!他到底有何过错?
他内心远离他的主人,面对主人,他只有怕惧,却完全没有信赖。他根本不认识自己的主人。由于他认为主人严苛,因此遭到严苛的判罪。单单因为天主是更强大的而服从天主是不够的,这是死人的服从;生命若没有信赖与爱,根本不是生命。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