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圣家节
圣家节
福音(他们在圣殿里找到了耶稣,当时耶稣正坐在经师们当中。)
恭读圣路加福音 2:41-52
耶稣的父母,每年逾越节都上耶路撒冷去。当他十二岁时,他们又照节日的惯例上京城去了。过完了节,他们回去的时候,孩童耶稣仍然留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都没有发觉,还以为他在同行的人群中。走了一天的路程以后才发觉,就在亲戚和熟人中寻找,没有找到,便返回耶路撒冷去找。三天以后,才在圣殿里找到了他。当时他正坐在经师们中间,听他们,也问他们。凡听见他的人,对他的智慧和对答都惊奇不止。他的父母看见,也非常惊异,他的母亲对他说:“你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呢?你的父亲和我一直担心地在找你。”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找我呢?你们不知道我应该在我父的家里吗?”但是,他们却不明自他所说的话。他就同他们下去,回到纳匝肋,属他们管辖。他的母亲把这一切都牢记在心中。耶稣的智慧和体格,以及天主和人们对他的喜爱,都不断增长。
“圣家节”节日简介
“圣家节”是教会勉励基督徒家庭,以耶稣、玛利亚和若瑟所组成的纳匝肋圣家为榜样与模范,抗拒一切相反基督徒家庭价值观念的外来威胁,而制订的庆节。
最早于十九世纪先在加拿大开始,后来由于教宗良十三世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世界性的响应,但是一直到1920年的弥撒礼仪本出版,才真正成为教会礼仪日历中固定的节日,于圣诞八日庆期中的主日庆祝,如果圣诞节恰好是主日,则在十二月三十日庆祝此节日。
经文脉络
新约圣经中圣家三口同时出现的场合,只有在耶稣的童年故事中。因此,本主日的福音选自路2:41-52,内容是关于圣家三口到耶路撒冷朝圣的事件。这是整本路加福音中耶稣第一次发言说话,也是人们第一次对祂的说话作出响应,整段经文就是以耶稣的言语以及其他人的响应为中心。
关于朝圣的规定
福音经文一开始提到“耶稣的父母每年逾越节往耶路撒冷去(过节)”(41)。其实犹太法律只规定“男人”必须每年去耶路撒冷朝圣,因此耶稣的“双亲”同时去朝圣,显出他们对于法律特别的热爱与忠诚。
根据犹太法律,男孩从十三岁开始才有到圣城朝圣的义务,路加在这里报导耶稣十二岁的时候就和父母亲一起去朝圣,大概也是强调这个家庭对于特别重视犹太法律的虔诚习惯。
失落孩童耶稣
当庆节结束,朝圣者各自返家的时候,孩童耶稣却独自留在耶路撒冷,这个情况显示耶稣和这个城市具有特别的关系,使祂不顾家庭的约束和亲情的关系。
耶稣的父母发觉这个情况之后,便折返耶路撒冷寻找耶稣。关于他们寻找小孩的过程,路加描述的非常精简,只是一笔带过,显示出他只专注于报导他所愿意叙述的事情,对其他个别的细节或信息不感兴趣。
充满智慧的孩童耶稣
玛利亚和若瑟“过了三天,才在圣殿里找到耶稣。祂正坐在经师中,聆听他们,也询问他们。”(46)这样的叙述突显了圣殿所发生的事情,耶稣坐在经师中间如同一位聆听和询问的学生,在场的人都惊讶耶稣的智慧和对答。这个描述回应了在前面路2:40所说的:“孩子渐渐长大而强壮,充满智慧。”
(多玛斯伪福音还把这个事件加以扩展:“所有的人都注意听他,并且惊讶像他一个这样的小孩子解释法律的重要部分和先知们的话,竟然令群众、长老和经师们哑口无言。”)
玛利亚的“抱怨”
耶稣的母亲语带指责地向祂诉说,他们为了找寻祂忍受许多痛苦(48),这话显示出他们的惊惶失措,并没有因为找到耶稣而喜乐。在这段经文和遭遇中,完全看不出玛利亚对于耶稣特殊的来源有任何的认识与了解。
耶稣的回应
耶稣以两个对应的问题(49)响应祂的母亲:第一个反问“你们为什么寻找我?”显示玛利亚的顾虑毫无必要;而第二个问题“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则说明祂言行举止的理由,而且显示祂的父母本来应该了解这一切的。耶稣的生活一直含有某种“必须”,耶稣强调祂必须留在父的家(圣殿)中,意思是祂必须执行天父给祂的使命。
无论如何,耶稣话中的“我的父亲”和玛利亚问话中的“你的父亲”是相对应的,清楚地表达出耶稣是天主子,祂和天主间的父子关系远比人间的亲属关系更为重要。耶稣的父母亲不了解耶稣的话(50),因为祂的回答非常不寻常。
玛利亚的态度
耶稣关于自己天主子的身份所说的话(以及许多其他的话),都是玛利亚所不能了解的,但是她却把一切默存于心。福音作者把这一个脚注放在耶稣和他们回去以后,并且服从他们的管教(51)。
路加并没有具体的指出,耶稣如何服从了父母的教导,这一点显示天主子降生成人以后,和一切人完全相同,都置身于家庭规则之下。耶稣在这个情况下不断地成长,在天主和人前的恩爱上渐渐的增长(52)。
综合反省
这段福音的中心是耶稣对满怀忧心寻找祂的双亲所提出的双重问题,祂解释自己“必须”留在耶路撒冷,以及世上的家庭的关系与祂做为天父之子的关系是不能相比的。这是整部福音的核心主题,作者在以后的经文中,将透过叙述耶稣的公开生活更详细的表达这主题。
因此,在这段经文中一些今日眼光看来不太合宜的言语或行动(例如:玛利亚的指责,耶稣严厉的回答、以及玛利亚和若瑟的不了解),对福音作者而言都不需要多做处理。由此可知,这段经文是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来表达初期教会的宣讲。
今日的读者透过这段经文而了解,在耶路撒冷被钉死的耶稣,从生命之初就忠信地以天主子的身份执行祂的使命,不论祂的亲戚或者民族是否了解,祂都按着天父的旨意生活。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