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圣方济 (节日)
圣方济 (节日)
读经一(他有如太阳照耀着至高者的圣殿)
恭读德训篇 50:1,3-7
他在世时,修理了上主的殿宇;在位时,巩固了圣殿;在他的任期内,挖凿了蓄水池,水池广大如海;他照顾自己的百姓,救他们脱免灭亡;他巩固了城池,防备围攻,他扩大了圣殿和庭院的入口。
当他从帐幕后的至圣所出来,民众群集他身边时,他是多么有光彩;他如云间的晨星,又如望日的圆月;他照耀人世,有如照耀至高者的圣殿的太阳。
释义
《德训篇》的作者在此部作品的44~50章中,列举了一连串旧约伟大的人物,天主把自己的“光荣” ─ 智慧和能力 ─ 启示给他们。作者主要是呼吁所有司祭们,但同时也邀请所有读者,感谢天主赏赐给祂的人民这些伟大的人物。但是这样的感恩尤其应该表现于:在自己身上保有祖先们的精神,并且传递下去。这也是今日基督徒应该有的生活态度。
读经二(世界于我已被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于世界也被钉在十字架上了。)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迦拉达人书 6:14-18
至于我,我只以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来夸耀,因为借着基督,世界于我已被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于世界也被钉在十字架上了。其实,割损或不割损都算不得什么,要紧的是新受造的人。凡以此为规律而行的,愿平安与怜悯降在他们身上,即降在天主的新以色列身上!从今以后,我切愿没有人再烦扰我,因为在我身上,我带有耶稣的烙印。
弟兄们!愿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恩宠,常与你们的心灵同在!阿们。
释义
保禄在结束《迦拉达书》时,再一次综合书信中的核心内容。关于人是否以外邦人身份、或犹太人身份进入基督信仰,以及所有与此相关的问题,实际上都已经在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被超越了。现在真正应该注意的是更重要的:成为“新受造的人”(15)。
新的创造已经在基督降生成人开始了,这是在“恩宠与真理”(若1:14)中的创造。因此,对所有在天主内重生的人而言,重要的是“信”与“爱”:在信德中实践爱德,在爱德中表现信德(参阅:迦5:6)。谁若按照这个“规律”而行(16),才真正属于“天主的新以色列子民”,必然从天主得到“平安与怜悯”(16)。
保禄告诉迦拉达人,他身上“带有耶稣的烙印”(17)。我们可以想象,因为他实际上为了信仰的缘故遭受许多苦,被鞭打、石击等,在身上一定留下不少疤痕。但是,更重要的是,保禄事实上从被耶稣召叫而悔改那一刻开始,便一生致力于肖似基督。
福音(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而启示给小孩子。)
恭读圣玛窦福音 11:25-30
那时候,耶稣发言说:“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称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而启示给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来喜欢这样。我父将一切交给了我;除了父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认识父。
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你们背起我的轭,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这样你们必要找得你们灵魂的安息,因为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
释义
紧接在耶稣的“恐吓言论”(11:21-24)之后的是耶稣的“欢呼之言”(25-26)。就其形式而言,这是一个祈祷,一个向天主表达感谢的祈祷,耶稣在这祈祷中隆重地称天主为“天地的主宰”!“智慧和明达的人”── 神学家、经师与法利塞人 ── 什么也不了解;然而“小孩子”── 单纯的、被法利塞人轻视的市井小民 ── 却明白了耶稣的喜讯。
天主把这救恩的讯息隐瞒了一些人,却对另一些人开启。天主开启了相信者的心,却蒙蔽了另一些不相信的人的心。当然,这并不是说,天主使这些人不相信。当他“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事实上是因为这些人的心根本不愿意看见,不准备让天主使他们惊奇。
第27节并非这个“欢呼之言”的继续发展,而是25-26节的祈祷的解释和理由。耶稣是子,他从父那里得到圆满的生命和知识;他是唯一的启示者,唯独他能够向人显示父。他把天父的奥秘启示给那些愿意接受、相信、理解的人。谁若拒绝耶稣的讯息,便不能认识父。
耶稣宣告:祂的“轭是柔和的”,祂的“担子是轻松的”,意思是祂的法律不压迫人。这是相较于法利塞人对法律诠释,而加诸于人的要求所说的。
然而,事实上,《玛窦福音》所报导的“山中圣训”记载了耶稣对法律的诠释,绝对没有减轻任何法律的要求,而是更为尖锐严格。那么,耶稣如何能宣称:祂的“轭”怎么可能是“柔和的”?因为主耶稣弯下身子,把自己置于祂的轭之下,把自己列于罪人之中,为所有的罪人走上十字架的道路。
28节中的邀请“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所表达的意义和29节所说的“你们背起我的轭”是相同的意义:跟随耶稣,加入祂的门徒团体。28节和29节中的许诺也同样具有相同的意义:跟随耶稣的门徒必得到真正的“安息”,因为他们真正与耶稣同在,与耶稣一起享有在天主内的“安息”。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