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福音(妇人哪,你的信德真大。)
恭读圣玛窦福音 15:21-28
那时候,耶稣来到提洛和漆冬一带。有一个客纳罕妇人,从那地区出来喊叫说:“主啊!达昧之子,可怜我吧!我的女儿被魔鬼附得好苦啊!”耶稣一句话也不回答她。他的门徒上前求他说:“请叫她走吧!因为她在我们后面不停地喊叫。”耶稣回答说:“我被派遣,只是为了以色列人当中的亡羊。”那妇人前来叩拜他说:“主啊!求你帮助我吧! ”耶稣回答说:“拿儿女吃的饼扔给小狗吃,是不对的。”但是她说:“是的,主啊!可是小狗也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屑啊! ”于是耶稣回答她说:“妇人哪,你的信德真大,我就照你的愿望,给你成就!”从那时起,她的女儿就痊愈了。
【经文脉络】
四部福音对于耶稣公开生活的描述,虽然各有独特的观点,但却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大原则:一方面耶稣在群众中,尤其是在弱小的老百姓中大受欢迎,但另一方面则不断遭受犹太领导阶层的反对。
玛15:1〜16:12这一大段经文,记载了耶稣在公开生活中,和犹太领导团体之间所发生的一些争辩。在这个经文脉络之中,玛窦安插了耶稣和一位客纳罕妇人相遇的故事(玛15:21-28),透过这个具有坚强信德的外邦妇人的例子,玛窦说明耶稣宽大仁慈的胸怀,同时也相对地显示出法利塞人和经师们的气量狭窄,犹太人领导团体不了解耶稣。
这个耶稣和客纳罕妇人的故事,就是本主日的福音内容。我们先按着经文顺序对一些细节略做解释,最后提出它对基督徒的意义。
一位外邦妇人的“信仰”(21-22)
提洛和潻冬是旧约中出现过的地名,特别用来指示典型的外邦人地区(依23:1-4;耶25:22)。在这个地方,耶稣和一位客纳罕妇人相遇,明显地,玛窦把“客纳罕”和“以色列”视为是互相对立的名词,强调她是一位外邦妇人;但是另一方面,这位妇人和犹太信仰却又并非毫无关系。
因为她呼求耶稣:“主,达味之子,可怜我吧!”“达味之子”反映出犹太信仰中对默西亚的期待;而“主,可怜我吧!”这句呼求的希腊原文,和复活后的基督徒所惯用的祈祷:“上主,求你垂怜!”完全相同。
耶稣的派遣(23-24)
耶稣对于那位妇女的哀求,完全不予理会。门徒们对此妇女的不断纠缠似乎感到不堪其扰,因此前来替此妇女求情,然而耶稣仍然拒绝他们的请求。但是按经文字面上看,门徒们并非代她求情,而只是要求耶稣把这妇人打发走而已。
因此虽然耶稣的话:“我被派遣,只是为了以色列家失迷的羊。”(24)看起来是答复门徒的请求,事实上却是针对妇女而说的,表示耶稣清楚地拒绝她的请求。这句听起来相当刺耳的话,应该是玛窦为了响应10:6的经文而刻意放在耶稣口中的。在那里耶稣指出,祂的派遣是针对以色列家的。
永不放弃的祈求(25-26)
这个妇女不气馁,再次叩求耶稣:“主,援助我吧!”终于使耶稣开口对她说话。耶稣用了一个图像性的语言,直接而清楚地拒绝了妇人的请求:“拿儿女的饼扔给小狗,是不对的。”这个图像的意义是清楚的:儿女指“以色列家迷失的羊”(玛10:6),饼则代表天主的恩宠。
虽然在犹太文学作品中,“狗”常被用来做侮辱“外邦人”的代名词(玛7:6),但是“小狗”的意思却可能并非如此。犹太人家中饲养小狗的并不罕见,如果把这个句子放在家庭生活的图像之下来了解,则“儿女”和“小狗”之间的对立性虽然仍是十分清楚,但在意义上却并不十分恶毒。
信德的力量(27-28)
这位妇女也利用这个图像,回答耶稣的话,她十分机智的把这个图像转用在对自己有利的方面,祈求耶稣至少给他一点点面包的碎屑。
这个祈求透显出一个严肃的课题:客纳罕妇女承认犹太人在救恩上的优先地位,但也请求耶稣的仁慈怜悯。耶稣在这妇女身上,看见了如同葛法翁的百夫长(玛8:10)那样强大的信德,因此再也“无法”拒绝她的请求,她的女儿因而得到痊愈。
【综合反省】
虽然耶稣基本上自认为是被派遣到以色列家的(玛10:5-6),但祂也并非毫无弹性的局限于此。祂对这位客纳罕妇人显示仁慈怜悯之心,医治了她的女儿,便是一个清楚的例子。
玛窦所生活的团体,也就是他的写作对象,主要都是犹太基督徒。但是他所叙述的这个故事并不会激怒他们,反而帮助他们了解,耶稣看重的是信德,而非血缘或身分。只要信德坚强,即使是外邦人,耶稣也不会拒绝帮助他们。
在这个故事中,耶稣再度被表达成富于仁慈怜悯的上主仆人。一切民族,不论犹太人或外邦人,都可以把希望寄托于祂的身上(玛12:21)。对犹太基督徒而言,这个故事是一个教导;对外方基督徒而言,则更是一个许诺(玛8:11)。生活在复活事件影响之下的基督徒,都应由这个故事得到鼓励,坚强地在信仰内生活。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