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五主日

2023-03-20   思高读经推广中心   阅读量:1748

四旬期第五主日

 

福音(我就是复活,我就是生命。)

恭读圣若望福音  11:1-45

那时候,有一个病人,名叫拉匝禄,住在伯达尼,就是玛利亚和她姐姐玛尔大的村庄。玛利亚就是那曾用香液敷抹过主,并且用自己的头发把他的脚擦干的妇人,患病的拉匝禄是她的兄弟。姊妹二人派人到耶稣那里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耶稣听见这消息,就说:“这病不至于死,而是要彰显天主的光荣,天主子也要因此而受到光荣。”

耶稣一向爱玛尔大和她的妹妹以及拉匝禄。当他听说拉匝禄生病,又在原地逗留了两天,然后才对门徒说:“我们回到犹太去吧!”门徒们说:“老师,近来犹太人正想用石头打你,你还想到那里去吗?”耶稣说:“白天不是有十二个小时吗?一个人在白天走路,不至于跌倒,因为他看得见这世界上的光;但是,在黑夜走路,才会跌倒,因为他看不见光。”耶稣说完了这些话以后,接着又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匝禄睡着了,我要去叫醒他。”门徒说:“主啊!如果他睡着了,就会好的。”其实耶稣是指他已经死了,他们却以为他是真的在睡觉。于是,耶稣就明白地说:“拉匝禄死了。我倒很庆幸,我不在那里,这样可以使你们更相信我。现在我们到他那里去吧!”那称为双胞胎的多默向其他的门徒说:“我们也去,跟老师一起死吧!”

耶稣来到伯达尼,听说拉匝禄已经下葬四天了。伯达尼邻近耶路撒冷,相距约有三公里;有很多犹太人来到玛尔大和玛利亚这里,为了他们兄弟的死来安慰她们。玛尔大一听说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玛利亚却留在家里。玛尔大对耶稣说:“主啊!如果你早在这里,我的兄弟就不会死!但是我知道即使是现在,你无论向天主求什么,天主一定会赐给你。”耶稣对她说:“你的兄弟一定会复活的。”玛尔大说:“我知道在末日他一定会复活。”耶稣说:“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然要活着;凡是活着而信从我的人,一定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她回答说:“主啊,是的,我相信你就是那要来到世界上的默西亚——天主子。”说了这话以后,就回去叫她的妹妹玛利亚,轻声地说:“老师来了,他叫你呢!” 玛利亚一听这话,就立刻起来到耶稣那里。当时,耶稣还没有进村庄,仍然在玛尔大迎接他的地方。那些陪伴玛利亚在家,正在安慰她的犹太人,看见她匆忙地起来出去,就都跟着她,以为她要到坟上去哭泣。当玛利亚来到耶稣那里,一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啊!要是你早在这里,我的兄弟就不会死!”耶稣看见她哭泣,还有同她一起来的犹太人也哭泣,不禁心神感伤,难过起来,就问:“你们把他葬在哪里?”他们说:“主啊,请来看!”耶稣不禁流下泪来。于是犹太人说:“你看,他多么爱他啊!” 其中也有人说:“他治好过生来就是瞎子的眼睛,难道不能使这个人不死吗?”耶稣心中又感伤起来,随即来到坟墓前。这坟墓是一个洞穴,洞口有一块石头堵着。耶稣说:“把石头挪开!”死者的姐姐玛尔大说:“主啊!已经臭了。因为已经有四天了。”耶稣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如果你信,就会看到天主的光荣吗?”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向上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俯听了我。我本来知道你常常俯听我,但是我说这话,是为了四周站立的群众,让他们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说完这话,就大声喊道:“拉匝禄,出来吧!”死者就出来了,手脚都缠着布条,脸上还蒙着汗巾。耶稣向他们说:“解开他,让他行走吧!”

许多到玛尔大和玛利亚那里去的犹太人,一看到耶稣所做的事,就信了他。

 

【经文分析】

若望福音一共叙述了七个神迹,第十一章是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神迹:耶稣使死亡的拉匝禄复活的故事。福音作者透过讲述这个故事,让读者们看见耶稣如何启示自己的真实身份。我们分两段来解释这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首先是关于拉匝禄死亡的消息(1-16),接着是象征意义丰富的复活拉匝禄的叙述(17-44)。

 

一、拉匝禄死亡的消息(1-16)

奇迹故事前半段是拉匝禄死亡的消息,包含三个小段落:故事的引言(1-6),门徒们的反对意见(7-10),及拉匝禄到底是“死了”还是“睡着了”的猜测(11-16)。

 

引言(1-6)

经文首先介绍故事的基本角色,以及发生的地点。伯达尼位于橄榄山东边山麓,距离耶路撒冷大约三公里。人们告诉耶稣拉匝禄生病的消息,大概因为病况严重,致使他的姊妹们不能亲自前来;另一方面,这个消息也间接的表达请求耶稣医治。

耶稣说:“这病不至于死,只是为彰显天主的光荣,并为叫天主子因此受到光荣。”这段话清楚地显示耶稣将要行的奇迹本身并非目的,耶稣行奇迹的目的是使天主得到光荣,同时启示自己是天主子。天主子被高举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就是受光荣的时刻,也就是彰显天主光荣的时刻。事实上耶稣复活拉匝禄的结果,正是导致公议会决议杀害祂(47-48)。

耶稣并没有立刻前往医治拉匝禄,而在原地停留了两天;在场的人当然无法了解耶稣的态度,经文稍后也提到犹太人因此指责耶稣(37)。祂在第三天才动身前往伯达尼,因为“第三天”是天主救援的日子(参阅:若2:1-4),这些因素都强调相同事实:耶稣行动的时辰是由天父决定的。此外,这里也暗示犹太一般的思想,在坟墓中停留了三天就是彻底的、真实的死亡了。

经文强调耶稣对拉匝禄、玛尔大、玛利亚一家人的爱,使得耶稣逗留在当地的态度更显得突兀,让人难以了解。但是这个情况却构成耶稣后来启示自己是复活与生命的基本背景(25),显示了天主愿意赏赐人真正生命的大爱。

 

门徒们劝阻耶稣(7-10)

门徒们反对耶稣前往伯达尼:“辣彼,近来犹太人图谋砸死你,你又要往那里去吗?”耶稣的回答再次显示出若望福音常用的“光”与“黑暗”的对立象征。犹太人的一天由日出开始直到日落时结束,不论这个白日的时间是多长都被分成十二个时辰。耶稣的话具有双重的意义:用在自己身上,表示耶稣必须好好使用天主给祂的时间;用于门徒身上,就是教导他们应该服从耶稣,跟随祂一起上路,如果他们不听从耶稣,便会失去已经得到的光明。

 

“睡着”或“死亡”?(11-16)

耶稣具有超越一切的认识能力,因此知道拉匝禄已经死亡,不过祂以一般常用的委婉表达方式说:“拉匝禄睡着了。”然而,祂也非常新奇地说“要去叫醒他”!这原是暗示祂拥有复活死人权柄的言语,却被门徒们天真地误解为拉匝禄的病情已经好转。耶稣为了消除他们的误解,遂清楚地宣告:“拉匝禄死了。”

多默邀请其他同伴一起勇敢地跟随耶稣。他的话使读者们联想起西满伯铎在晚餐厅对耶稣说的话:“主!我要为你舍掉我的性命!”(若13:37)然而,在关键时刻他们两人却都做出了另外的抉择。

 

【综合反省之一】

耶稣基督带来天主性的生命,这个真生命使死亡成为一个相对性的事实,门徒们(基督徒)应该相信,对于天主而言,死亡只是睡着而已。可惜的是,几乎人人都害怕肉体的死亡,然而却很少人害怕真正永远的死亡。门徒们劝阻耶稣不要前往犹太地方,也清楚地表达这种困境:他们企图阻挡耶稣接受死亡,以为如此他们也可以避免死亡;却不知道,耶稣正是为了死亡而来,而且就在自己死亡的那一夜,彻底地战胜了死亡。“谁若为了耶稣的原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玛16:25)

 

二、复活拉匝禄的记号(7-44)

这是根据一个古老的奇迹故事发展出来的生动叙述,我们将它分成四个段落加以解释:玛尔大和耶稣(17-27)、玛利亚和耶稣(28-32)、前往坟墓的路上(33-38)、复活拉匝禄(39-44)。

 

玛尔大与耶稣(17-27)

“拉匝禄在坟墓里已经四天”,说明他已经决定性地死亡。由于伯达尼距离耶路撒冷很近,因此很多人按着习俗前来安慰亡者的家人,这是犹太社会常见的爱德行动。人们传来耶稣来到的消息,玛尔大立刻起身到村庄之外迎接耶稣。她问候耶稣的话充分表达信赖耶稣的能力,相信耶稣可以医治拉匝禄的病,即使现在已经死亡,天主仍然会俯听耶稣的祈求。玛尔大的话肯定耶稣的能力完全来自天主,耶稣告诉玛尔大:她的兄弟必定要复活。玛尔大的响应,反映当时一般犹太人的末世思想:在世界末日时,所有亡者都要复活。这样的理解需要被修正和继续发展。

耶稣以若望福音中著名的、表达神性自我启示的“我是…”言论响应马尔大:“我是复活,我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耶稣说明,复活的信仰必须和祂的生命紧紧相连,相信耶稣的人永远活着,肉体的死亡并不会使人失去这个真实的生命。谁和耶稣相遇,就能立刻获得这样的复活恩宠,然而接受这个恩宠唯一的条件就是信仰。因此,耶稣最后问玛尔大:“你信吗?”

基督信仰重新塑造死亡和生命的观念:耶稣是复活、是生命,相信耶稣的人便能得到和基督一样的生命,所以相信耶稣的人永远不死。人类自古以来对于长生不死的渴望,只能够透过相信耶稣基督而得到满全。用若望福音光明与黑暗对立的思想来说,就是跨越死亡的阴暗领域而进入光明的生活中。玛尔大的响应表达了耶稣所要求的这个信仰:“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亚,天主子,要来到世界上的那一位。”这是若望福音所愿意启示的最圆满的信仰宣誓,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宣誓出自一个妇女的口!

 

玛利亚和耶稣(28-32)

耶稣和玛尔大的信仰对话基本上已经说明了一切根本问题,真正的奇迹行动反而被安置在这段对话之下。玛尔大将她的姊妹引到耶稣前,象征要将她带到信仰的路上。玛尔大单独地邀请玛利亚,暗示要区别玛利亚和安慰她的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威胁要把相信耶稣的人赶出犹太会堂(参阅:若9:22)。玛利亚和耶稣相遇时,说出玛尔大最初见到耶稣时所说的话(21、32),玛利亚的哀怨显示她对耶稣的信仰还未圆满。有少数的犹太人也跟随着玛利亚来到耶稣的面前,他们将成为整个奇迹的见证人。

 

前往坟墓的道路上(33-38)

耶稣心神感伤、内在情绪起伏并且流泪,大概表达圣神在祂内推动。耶稣的询问:“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基本上是指责死亡的势力,祂的来到正是为征服这个死亡的势力。犹太人认为,耶稣在拉匝禄坟墓旁流泪仅仅表达祂对亡者的爱,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其实耶稣是由于人们的不信而激动感伤。犹太人后来所说的话表达了不信的态度:“这个开了瞎子眼睛的,岂不能使这人不死吗?”

 

复活拉匝禄(39-44)

耶稣要求人们挪开遮掩墓穴的石头,玛尔大却反对这个命令。她关于尸体已经腐烂的话和她之前的信仰宣誓似乎有些不吻合,但这里的重点是为了强调这个奇迹的重大性。这个复活亡者的奇迹,生动地呈现天主解脱死亡的束缚使人获得自由的力量,然而奇迹仅仅是一个“记号”,因为耶稣所表达的生命远远超过拉匝禄所返回的生命。对于奇迹的信仰应该被放置在对于启示者的信仰之下。

耶稣“感恩性”的祈祷是为了围绕着坟墓旁的人所说的,由于耶稣一直做使天父喜悦的事,因此祂的祈求常常得到父的俯听,所以耶稣的祈祷也就是初期基督徒团体祈祷的模范。耶稣对坟墓所做的呼喊:“拉匝禄!出来罢!”事实上是预告了人子对所有亡者的呼喊。由坟墓中出来的拉匝禄,身上还蒙着汗巾、缠着殓布,这原是为了遮掩腐烂的尸体以及令人不快的气味;然而,更使人联想起耶稣死亡时,也用过同样的殓布与汗巾(参阅:若20:7),复活后的耶稣却不再受这些东西束缚。这个对比清楚地显示,耶稣复活的生命和拉匝禄复活返回的生命,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拉匝禄被复活的事件不仅导致一些人相信耶稣(45),却同时也促使更多犹太人更加的不信,甚至因此决议将耶稣和拉匝禄杀死(参阅:11:49、12:9-10)。最大的奇迹却引出最残酷的后果,引领人更深的反省耶稣的话:“我是复活、我是生命!”

 

【综合反省之二】

克服对于死亡的恐惧是基督徒的功课,是人类的功课。拉匝禄的故事教导我们了解死亡、坟墓以及腐朽的真实意义,这个复活的故事只是一个基督徒复活喜讯的象征,因为拉匝禄复活的生命是返回一个还要死亡的软弱生命。

耶稣和玛尔大的对话则清楚地表达基督徒的信仰:对于相信耶稣的人,死亡什么也不是。人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惧?如何在“死亡的自然规律”以及“不惧怕死亡的信仰”之间取得平衡呢?答案并不是等待来世获得一个取代的生命。整个关键在于对天主的信仰,天主在耶稣基督身上启示自己是人类的唯一希望,在这个希望上,人可以克服死亡的恐惧,耶稣召叫我们接受这样的盼望:我们有这样的一位救主,在祂的眼中,死亡不再是世界所呈现的死亡。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天主教周至教区”、“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

本月纪念日 祝圣 去世

教堂信息

服务中心